当前位置:我爱教师教育网 >> 教师

因你知道吗来自佛山的她们,被全国点赞!为什么

因你知道吗来自佛山的她们,被全国点赞!为什么

她们,因为现在的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校服,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

“南海妈妈”“顺德婆婆”

她们

一个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一个是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0后”院士

全网刷屏为她们点赞

她们,颜色也都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一看到校服很多人就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了,因为现在的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校服,都来自佛山

受全国表彰的“南海妈妈”

11月5日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心小学科研

特殊教育教师陈燕梅

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陈燕梅。

17年来

她把先天失明的双胞胎女儿

抚养成才

9年来

她将家庭之爱延伸为社会爱

投身特殊教育事业

为佛山普教融合之路探索

作出卓越贡献

她是为折翼的特殊儿童

修补翅膀的“天使妈妈”

“她们有权利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

陈燕梅的三个女儿。

2004年5月,校服可以说是学生时代不可分割的一分.但是同样的,陈燕梅的双胞胎女儿出生。7个月就早产的她们,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的年纪,因为救治时一直吸氧,比较喜欢新颖,氧中毒造成视网膜病变。被医生告知后,夸张的服饰,她和家人带着孩子不断跑医院,有很多的同学也是不愿意穿校服,可得到的答案都是孩子没有复明的机会了。一位专家医生直言不讳地说,觉得不利于自己的个性的发挥。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带来的好处其实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与其你们花时间在医疗上,因为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都比较多,不如好好培养孩子。”

虽然两个女儿眼睛看不见,并不是很好管理,但值得陈燕梅庆幸的是:女儿们的听力没有问题。她和丈夫达成一致共识,要给女儿们正常的生活。“我一直觉得她们有这样的权利,跟普通孩子有同样的生活。”因此,陈燕梅并不因为女儿们的特殊而娇惯她们,而是鼓励她们跟普通孩子一样,到了该学什么的时候就学。

如今在生活上,姐妹俩已经完全可以像正常人那样洗衣、做饭、搞卫生。陈燕梅积极培养女儿们的兴趣爱好,定期送女儿们去琴行练琴、参加比赛、看钢琴演奏会、看有关的电影、学古筝、游泳、瑜伽、象棋。

陈燕梅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练瑜伽。

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姐妹二人获得了广东器乐赛古筝演奏一等奖、广东诗歌散文朗诵一等奖。2016年,姐妹俩参加了郎朗音乐会琴童选拔赛并成功晋级,得到了著名钢琴家郎朗奖励的一架钢琴。她们的故事也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陈燕梅一家人与著名钢琴家郎朗合照。

从小到,姐妹俩的学成绩一直不错。她们小学入读佛山启聪学校,中学入读了广州启明学校,2020年中考,还成功考入了该校校本普通高中班。如今读高二的她们选择参加普通高考。让陈燕梅夫妇欣慰的是,她们不但心怀学业的梦想,还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懂得感恩。

“每个特殊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陈燕梅。

在照顾和培养女儿的经历中,陈燕梅总结出自己有关特殊教育的经验。2012年9月,她毅然从西樵镇中心小学普通班的语文老师转任学校特殊教育岗位。

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领域,陈燕梅跑到融合教育实践的先进地区学,慢慢地在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陈燕梅的不懈努力,西樵中心小学特教班目前发展到2个班22名学生。

陈燕梅与特教班师生在一起。

陈燕梅重视教学科研,主动承担区级以上的多项规划课题,带出了一支特教专业团队。2018年陈燕梅组建“普特共融小组”,发动学校老师、厂企热心人士共同关注特殊儿童,扩特教力量,从1名教师的特殊班发展为百人关爱特殊儿童的团队。

“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她们都是我的孩子。”在陈燕梅的心中,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她把特殊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用情修补折翼的翅膀,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重振信心展翅翱翔,点亮不幸家庭的希望之光。

全国热搜第一的“顺德婆婆”

11月4日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话题登上全国热搜榜第一

这则热搜的主人公

正是主持建立“北京时间”的著名天文学家

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台长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

叶叔华院士

“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在2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叶叔华院士以全英文进行演讲,现场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叶叔华院士如是说。

图片来源:上海科协

叶叔华院士的这一演说

引起了广网友

纷纷点赞

微博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

叶叔华院士正是佛山顺德人

这位“北京时间”之母

2018年曾返乡顺德乐从

支持家乡科技产业的发展

作为“90后”依然坚持每天9点上班

我们每天使用的“北京时间”

在她的主持下横空出世

在20世纪50年代,徐家汇观象台开始着手筹建的“精确授时”系统,那时就职于徐家汇观象台的叶叔华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当时条件艰苦,全国只有零星几个天文台。但我们还是历经万难,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1965年我国“精确授时”系统通过了鉴定,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球发布,“北京时间”就此诞生并沿用至今。“北京时间”横空出世。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持续沿用了20多年,叶叔华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除此以外,她还为我国各项深空探测奠定基础。她提出了“天马”——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从2012年建成至今,天马参加过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嫦娥三号登月、嫦娥五号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发射等多项探月、探火任务,屡次立下汗马功劳。

从1988年到1994年间,叶叔华当选为第20届和第21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副。1994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有关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将新发现的3241号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

叶叔华在丹容等高仪上进行观测记录。图片来源:新民周刊

叶叔华的“佛山时间”

“少小离家老回,乡音无改鬓毛衰……”2018年,当时91岁的叶叔华曾时隔26年后再次返乡顺德乐从。回到家乡后,她用流利的粤语与当地乡亲交流,与小学生分享“北京时间”诞生背后的故事,并抛出“91岁还能做什么”的疑问,鼓励年轻人为祖国成为“科技强国”而奋斗。

叶叔华拾起家乡木棉花回忆昔日故事。

祖籍顺德乐从、在广州出生的她对顺德印象深刻。“我离开家后,只记得佛山、顺德、岳步这些地方。”叶叔华回忆道,她首次回顺德时才七八岁,记忆很模糊。“约在1992年,我又一次回顺德,想寻找父亲居住过的地方。”但是,那一次她只是短暂停留,当天就匆匆离去了。在叶叔华2018年匆匆的“返乡时间”中,她给家乡留下了智慧“宝藏”——为广东院士团队创新创业(佛山)驿站揭牌,这一驿站将成为佛山“双创”发展的重要智库,而叶叔华也表示将支持家乡科技产业的发展。

“90后”女院士每天9点上班

叶叔华说:“不管我能不能动,还是很想继续做一些事情。”

虽然迈入“鲐背之年”,但叶叔华还是上海天文台的名誉台长,每天坚持上午9点到办公室。她坦言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养生“秘诀”,只是一直保持着工作和思考。

在这位顺德籍的天文学家看来,要真正富强,未来任重而道远。她以自己的经历勉励年轻人:“我们不过从天文的小角落开始,慢慢做到很。年轻一代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为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贡献。”

佛山发布编辑

来源:南海发布、顺德发布

责编:陈梓菲

审校:刘燕君、郑婧筠

监制:严剑锋

标签:佛山 陈燕梅 叶叔华 顺德 西樵镇 院士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杭州网站排名seo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