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教师教育网 >> 消息

“十堰记忆:火红年代”引以为豪的“102”记忆

“十堰记忆:火红年代”引以为豪的“102”记忆

十堰:向“102”致敬!!!

提起“102”,十堰都知道是二汽的单位。“102”是1969年响应毛“备战备荒为”和“三线要抓紧”的指示,从内蒙古等各地成建制来到十堰。他们进驻在十堰一条条山沟里,承担起二汽各专业厂和民用配套设施的建筑施工任务。他们架桥、铺路、上山架起高压电线杆拉线,挖沟铺设供水管道;又陆续完成十堰市主要的建筑工程和配套的民用设施,十堰人们都说“102”是十堰三线的主力军。

“102”的前身,是新以后在内蒙古组建的第一支建筑队伍-一华北建筑工程总公司。不久,又扩建成建筑工程第二工程,是苗树森(后任中建长),长是安仁达。这支队伍承担起新后的许多重工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天津拖拉机厂,内蒙古包头钢铁厂、铝厂、炮厂、坦克厂;1959年十一国庆前了北京建筑工程,如北京火车站、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苏友好展览馆、美术馆、工人体育场(馆)等,都有“102”人的足迹。

“102”原是三线中第二汽车制造厂工程的代号,为了保密,对外称红卫地区总指挥。当年,我们这支队伍先于二汽进驻十堰,人数4万余,遍布十堰各条山沟,承担着二汽各专业厂的建筑施工任务。我们单位先后名称为建工二,建委八,湖北第一工程和湖北工业建筑总公司。十堰和二汽的人们还是惯地称我们为“102”。在十堰和二汽,说我们单位的名称,不一定有多少人能叫得出来,但一提“102”,就会毫不迟疑地对号入座到我们头上。所以,原来属于二汽工程的代号“102”,就惯地成为我单位响亮的名称。

“102”参加二汽时的分布情况

当年,十堰还只是个小镇(现在火车站桥北面)。没有正规的街,白浪三堰、五堰、张湾等地还都是成片的河滩田地,只有少数散落在田边山坡路旁的民房。老乡的平房都是先搭起木架,再以黄土干打垒成墙,最后用自己砖窑烧出的青瓦盖顶。1969年,十堰才成为县级市、属郧阳地委管辖。随着二汽工程的发展,十堰发展成辖市。十堰人说:“102”进驻以来,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砖一瓦地建成二汽的一片片厂房和生活设施;十堰建市以后,随着"102”人的努力奉献,批工业、商业、能源、文化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十堰逐步成现代化的百里车城,这里也有“102”人的贡献,十堰人忘不了。

1981年,“102”分为南北两分,一分与原参加抗震救灾的队伍一起调入天津,了建筑第六工程。另一分留在十堰,相继改称湖北第一建筑工程、湖北工业建筑总公司。总公司机关迁到襄樊市襄阳胜利街一号。“102”留下的队伍承担起二汽后续的建筑施工任务和十堰市市政配套的建筑工程。

从1969年至2015年,“102”人在十堰奋斗了四十六个年头。他们才来十堰的时候还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些年岁些的,已经去世在十堰。但他们的子孙仍在十堰或二汽工作和生活着。十堰人说:“102”人三线献了青春献子孙。这话是对“102”人的实实在在的肯定、褒奖和最精辟的总结。

、“五七连”和学校

1971年,“102”的职工和家属约十儿万人陆续进驻十堰市,这么多人的吃、住、家属工作问题,子女人托、人学等问题,光靠十堰当地难以解决。“102”根据“边生产、边生活”的二汽原则,在保证不影响施工任务前提下,公家出材料、发动职工自己搭建,老乡们无偿让出、田边、麦场,以解决问题。在十堰市的力支持下,“102”人利用业余时间,用芦席围成墙,油毛毡做屋顶,建成一个个小家。仍然住不下或后来进驻的家属,把老乡的牛棚、猪圈打扫干净,用芦席围起来当新家,1975年前后,在河滩和山坡上建起成片的活动木板房,使“102”职工的居住条件,陆续得到改善。

102"人遵照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示,各团(公司)都了鳳连,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她们以服务职工、服务社会为宗旨,先后办起腹工食堂、送饭到工地;又办起了煤球场、洗澡堂、小饭馆、小商店为社会服务:她们还参加挖河沙、装卸沙石料、水泥、装卸火车皮、种菜和养殖等工作。这在当年,既解决了家属的就业问题,方便和满足职工和家属的生活需求,也为社会做出了很的贡献。随后,各团(公司)还自办了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有更多精力“抓,促生产”。

随着进入十堰职工小孩年龄增长,学生的上学问题,也引起“102”委极重视,责成马洪训长主抓教育,指挥和后来的工程了教育处,各公司设教育科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各团(公司)办起了戴帽小学。即在小学增设初中和高中班,解决了学生的升学难问题。师资不足,就从机关干和优秀的工人中选调。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处选送青年教师到华中师范学院和武汉学委托培训28人,聘请华师和武的教授、讲师来十堰办班、讲课,1978年培训英语教师32人,1979年培训化学教师24人,经办人是孙守民。

1987年安装公司教育科办职工学,有学员35人,经办人是王桂荣、张伟民;1982年一公司教育科开办项目经理培训班,有学员36人,经办人是李世昌、孙殿;在十堰市教育的力支持下,“102”中、小学教师多批次参加教育组织的各学科教师轮训班,累计人数147人。这些学有所成的人员充实了学校师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102"单位技术、管理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很的作用。

从1971年办小学开始至1982年,“102"已有小学到高中的学校14所,学生6581人,教职员411人。当年,因为办学条件所限,学校开设课目不全,主要以语数为主,根据师资情况,“102"又陆续开设英语、理化、史地等课程。政治课数师市区学校由工人宣传队担任,毗邻农村的由贫宜队担任;学工、学农、学车,学赤脚医生,是主要的社会实践课。实践课要集中课时,带学生走出学校、到队、农村和工厂去学受教育。音乐课是学唱样板戏和红色歌曲;体目课是结合学军、突出队列、投弹、跳绳、拔河,跑步超过60米距离在马路上进 T (没有操场)。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中学开设的课程开始健全,学制也从四年改成6年。(初高中各3年)

1978年高考前,“102”教育处配合十堰市教育了高考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中、高考的报名、考试及投档、录取通知等工作。1982年,教育处会同各单位教育科,按照要求对“102"青年工人进行文化补课、考试和技术培训上岗。提高青年工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打好基础。1990年安装公司完成了规范化、程序化教育,取得了建委颁发,湖北第一家建筑二级企业称号。

“102”的职工体育

“102”委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当成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并责成总公司工会具体管理,经常抓。

“102”单位早在内蒙古第二工程时期,就有建筑工人体育协会,负责组织职工业余体育活动和经常组织参加对外的体育竞赛。新前的篮球队主力队员王鸿斌、孙金友等人,就是我们建工二男、女篮球队的指导和教练。当年的二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和田径队,都参加过1959年全国工人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1969年,“102”(当时称中建八)调来支援十堰三线的时候,还从内蒙古带来了级文艺宣传队和男女篮球队。每当上级来十堰视察三线工作时,红卫总指挥就会让这支文艺宣传队和篮球队出场表演;节假日也会有文艺宣传队演出或篮球对抗赛,充实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内容。那时候的演出,都是在比较宽一些的河滩上临时用芦席搭棚当舞台。而体育活动,因为场地所限,只能开展乒乓球和篮球。当年十堰只有郧阳地区体委一个露天篮球场(在现在香港街南口,柳林路边)。一且有赛事,分散在十堰各条山沟里的二汽的职工们,都兴高采烈地来观看比赛。而且,总指挥的领导和军代表也会坐在前排和群众一起共享体育的快乐、体现了官兵、军民一家人的和谐景象

1971年,经红卫地区总指挥同意,“102"土石方团在张湾路南的山下,挖洞埋放了一个炮,震松山体,再用机械挖掉半个山,建成一个有台阶的广场(现在的青年广场,但后面的台阶已被挡住)。成为了当年十堰群众集会的主要场所。一旦有露天电影或篮球比赛(广场西侧有一个灯光篮球场),四周和山坡上会坐满了人。虽然工人们观看完电影或篮球比赛,回到工地已经是深夜,但工人们绝对不会影响第二天的“抓,促生产”。

“102”的业余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指挥()和各团(当时的团就是后来的公司)每当节假日,都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或组织体育活动。除经常开展的篮球、乒乓球比赛项目以外,还有爬山、拔河、投比赛,最受欢迎的要数趣味运动会。如:托球赛跑、两人三脚跑、慢骑自行车和女职工的厨艺比赛等。参赛者力争上游,观赏群众的喊声和掌声震耳欲聋。那时候的体育活动,不仅职工参加,就连各级领导,家属和小孩儿也融入其中。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振奋了职工积极向上的热情,为三线提供了巨的精神能量。

70年代初,十堰市了体育运动,第一任体委是张宏。“102”与市体委关系极为密切。市体委组织的活动,“102”积极参加;市体委的困难,“102”会当作自己的困难,尽全力解决。当年,市体委人手少,经费也少,“102”无偿地出人、出钱、出机械,挖山、垫土,建成十堰市第一个有400米跑道的山城体育场(现十堰市公园东边的体育场)。那是当年十堰市举办型运动会和群众集会的主要场地,也成为企业、社会办体育的成功范例。

“102”的各级领导不仅重视和支持职工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领导者。“102”有批体育迷,有一批体育活动骨干和组织人才,有足够多的各项体育项目的裁判队伍。“102”工会李向民、干处处长赵希棠等人,不仅是职工体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经常亲自上场打球或当临场裁判员,是这些体育迷,体育骨干们推动了“102”职工业余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102”各公司都有篮球队和乒乓球队,都能独立地组织和开展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有的队员被抽调到十堰市队或直接组队代表十堰参加对外、市的比赛。每当节假日,他们都会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来活跃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如举办单项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舞会和棋类比赛等。活动所需设施和器材,也都是工人自己动手制作解决的,既不花钱,又解决了实际需求。

“102”开展的少儿体育运动

学校的体育活动,是发展少儿体育的基础。1972年,“102”的职工和家属批进山,分布在十堰的各条山沟里的二汽各专业厂的建筑工地。为了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各公司相继办起了小学和戴帽学校,即在小学增设初中和高中班(简称戴帽初中和高中)。有了学校,“102”的少儿体育才得以发展。这项工作是由教育处会同团委一起抓的。他们要求各公司教育科主管学校,学校要有年度(学期)的体育活动计划,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保证学生每周上两节体育课,要有一块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当年,十堰市没有专门体育活动场地。学校领导发动师生,由体育老师指挥,在当时十堰的山洼、平缓的小山和河滩上,开辟出一块块不的活动场地,保证了学校休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教育处经常下到学校检查学生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还会同团委举办单项体育竞赛和全学生体育运动会。

各公司、学校都能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处关于开展学生体育方面的工作要求,学校有了体育活动经费,购买或发动职工为学校制作了体育器材,开展了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并了各种校队。组织节假日学生为职工、家属表演赛和校际的对抗比赛。各学校能积极地参加全的学生运动会和十堰市体委组织的比赛。下面就以安装一校为例,介绍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各公司学校基本相同)

安装公司有三所学校。一所小学两所戴帽小学,公司教育科主管学校。1971年,安装团(当年的团就是后来的公司)三营,在岭沟口(现张湾医院南边)办起了第一所小学,称安装公司一校(是小学并设初中和高中班的戴帽学校),学校领导是吴克、孙守民。学校从小学到高有18个班学生,887名学生49名教职工(其中体育教师3名),每周的两节体育课、两节课外体育活动课都排在课程表中,不仅有年度和学期的体育计划,而且体育老师都写有体育课备课教案。他们在岭沟的河滩开辟出一块体育活动场地,体育课内容除结合学军搞队列练等军事活动项目外,还把河滩土地挖松做跳远沙坑;把适合重量的石头当铅球;立起圆木杆,装上用钢筋做的圆圈当篮球架;乒兵球台面是用水泥做的:后来才增置了一些正规的体育器材,有了水泥地面、有篮板的篮球架和木制的乒乓球架台;他们用芦席和油毛毡搭成棚做乒乓球馆,里面有灯光可以摆四张球台。学校有篮球队、是球队和乒乓球学校代表队,节假日校队会为师生组织表演赛。在参加的全学生运动会和全市的学生运动会上,各校队都取得过好的名次。安装学校的乒乓球队还代表十堰市参加湖北的比赛并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且由贾翘老师(红卫地区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带队。还去北京观摩过北京举办的世乒赛。

山洪暴发的重灾区

“102"在内蒙古承担重点项目时,先是建好了自己的居住区,相继完成了新之后的许多重点工程。有时虽然没有专建居住区,但甲方也会把已建好的居住小区划出一分给建筑方使用,以便撤场。1969年,“102”进驻十堰投人三线时,一是时间紧迫,没能先建自己的居住区域;二是当年“102”的领导,以为完成任务后,很快就会撤出去接受新任务。所以把拨发的建房资金除建了一些临建外如数上交了;三是十堰市按照政策同意“102”占用土地,但我们没有集中建自己的居住区。

为了不影响二汽的主体工程,“102”多选在各专业厂旁边的河滩和沟坡边居住。那里地势低洼,早季时河水很少,没有砌河岸,汽车还能在河中通过,一且暴发洪水,河水就会汹涌咆哮漫过河岸,瞬间冲垮沿河房屋(木板房和席棚)。70年代多次发洪水,人们只顾逃命,来不及抢东西。当年不少才进山的职工们,由于忙工作和居住在临时,临时堆放在工地上,装在箱子里的衣服,被褥和财物,还没有打开包装,洪水暴发时,被全卷走吞没。那儿年连续几年暴发山洪。“02”的居住地多次被水淹,冲坏,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屡屡成为十堰山洪暴发时的重灾区,损失相当严重。

当年的六堰广场还是一片河滩地,南面是102”的水泥构件预制厂,里面堆满了为引用黄龙水而准备的水泥管,那一根根水泥管就成为了洪水过后“102”灾民们居住的避难所。记得当时十市领导、二汽军代表和领导还亲临现场慰问灾民,并同意让灾民住进了“102”建的一批尚未竣工,尚没有内装修的居民楼房。体现了的关怀,也体现了十堰和二汽对“102”的深情厚谊。

九十年代初国有企业开始搞“房改”,二汽各专业厂拥有建好的居民楼房和配套设施自不必说,“102"基本就没有能力、没有房屋资源搞房改,“102”很多单位批人员仍住在低矮破旧的临建里(现白浪50厂一条绰号“夹皮沟”的山沟里,仍有一片临建房,仍住着几百户“102"职工),而且还被周边二汽新楼区环绕。实在寒酸。有一年二汽组织了专班赴北京,说是要让“102”退地退房还债(说“102”用了二汽的资金建)。他们辛苦工作了近两年,找到建委和机械的老领导、翻出当年相关的资料证实:“102”当年建房资金是专项拨发的,没有用完的资金已经上交国库;占地是政策允许的;发水灾占房是经过领导批准的,且已经成为历史。争议问题就这样不了了之。市场经济环境下,二汽从外地引进“包工队"从事二汽后期和扩建,身负企业办社会、设备老旧、流动资金匮乏等沉重负担的“102"无力与他们竞争,“国字号”的施工队伍只能另谋生路,也就再也没有能力建房。“102”留在十堰的多是退休老职工,许多仍然居住在四十几年前建的老旧房子里,有的已成为危房。

2010年前后至2015年,十堰市投量财力疏通河道,修建河岸防治洪水。十堰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巨的变化,相继建成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模范城市。“102"的居住条件得到十堰市和领导的关注,有的居住区已经纳人城市规划,有不少居民已经搬进新楼房。十堰市正在推动棚户区改造计划,仍居住在老旧房子里的“102”人,还在翘首以待改善居住环境的那一天。

讲述:孙守民,男,1938年出生,天津人,员,专学历,行政师,原建委“102”工程指挥安装二团学校教师、负责人,曾任建一、工建总公司教育科副科长、科长、教育处代理处长。

标签:十堰 建筑工程 二汽 内蒙古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白山抖音seo优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