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教师教育网 >> 消息

预收费资金来论|渲染“刚需”是对“双减”精神的蓄意消减不再担

《新京报》11月20日署名文章透露:“当下,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最长不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艺术培训与艺术考级相辅相成,同时以“第三方托管”方式或“风险储备金”方式开展预收费资金监管,成为扩培训需求、考级需求的重要手段。据报道,并鼓励培训机构购买履约保证保险。来源:广州市网站预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11月19日,近年来,广州教育、广州市发展和等六门联合发布《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办法》。《办法》共二十一条,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分别从合同规范、收费规范、预收费存管、退费规范、保险规定、监管职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670亿元,从资金流入到资金划拨等各环节对预收费资金加强管理。按照最新要求,到2020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校外培训机构应全使用教育、市场监管总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高达1300亿元。”2021年统计数据虽尚未出来,严禁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学员合法权益。同时,但有专家根据现有如火如荼之势头已预判,应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超过2000亿似无悬念。

原因何在?

在于“双减”政策被某些利欲熏心者当成了跷跷板,按要求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有人正在利用杠杆原理趁学科培训不得不下来之际将艺术培训顺理成章地哄抬上去。

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渲染“刚需”。曾几何时,学科类培训机构利用中高考的学科考试,开展提前教育把学科培训变为“刚需”;当前,艺术类培训机构利用艺术考级,意图把艺术培训变为“刚需”。

“刚需”作为刚性需求的简称,相对于“弹性需求”而言,从字面可以理解其乃必须具有的东西,一如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食盐、粮食抑或空气、水之类。

商人过度渲染商品的刚性需求,其目的多在于制造焦虑感中强调商品的供不应求性,暗示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的必然性,从而趁机捞一把。眼下的艺术考级,诸如乐器、舞蹈、朗诵、快板、主持等莫不如是。艺术培训正在与学生的兴趣渐行渐远,有形成教育的“杭儿风”之势。

“杭儿风”系杭州方言,有“跟风”“随流”的意思,反映了杭州人不管干任何事有一种比较喜欢凑热闹或一窝蜂的从众心态,一般反映在购物、休闲等赶潮流的消费方面。作为一种从众心理,“杭儿风”实在具有普遍性,绝非杭州人所独有。其实,“应试教育”就是“杭儿风”在中小学教育上的客观反应。

“双减”政策是力度教育制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政策保障。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另一面是倡性教育而因材施教。

艺术培训意在培养、发展学生艺术兴趣,一旦与考级挂钩,必将变为“应试艺术”而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这正如学科培训意在培养、发展学有余力者学科兴趣,一旦与升学挂钩,必将成为“应试教育”而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天性不同使得兴趣千差万别,教育培训罔顾兴趣而渲染“刚需”是对“双减”精神的蓄意消减,值得有关门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金新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标签:培训 应试教育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锦州抖音seo软件工具